目前分類:提供參考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李師師

李師師,生於北宋,四歲時父母雙亡,被託孤於曾以賣笑為生的李姥姥門下,終被訓練成汴京一代名妓,她暗戀名重一時的音樂家周邦彥,而宋皇帝徽宗趙佶喬裝成富商,到妓院親睹佳人風采,李方對君主的癡迷,動了真情;但同時又同賈奕、周邦彥私會同床,弄出笑柄。在於金兵侵境之時,徽宗被虜,李為救國君,將歷年獲得的賞賜,盡捐作軍餉,更為愛人守節,遁道成為女道士,金兵主帥,慕美人艷名,下令捕之,李師師遭叛臣張邦昌搜出,誓死不屈,拔下頭上金簪插喉自盡,未料,簪卻刺偏了,李唯有將之拔出折斷,狠命吞下斷簪,哽死當場。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鑿壁借光」的匡衡
  匡衡是西漢(西元前二0六年──西元八年)時候的人。他從小就非常好學,可是因為家裡窮,所以沒有辦法上學念書。同村裡有一個老先生,家裡收藏很多書,匡衡十分羨慕,於是,他就去向老先生請求說:「能不能讓我到您家裡打工幫忙?我不要工錢,只希望您每天借我一本書看!」老先生看匡衡這麼好學,又努力求上進,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匡衡開始白天到老先生家做工,晚上就借一本書回家看。白天工作雖然辛苦,但是想到晚上可以看書,也就不覺得累了。可是匡衡家裡很窮,那有多餘的錢來買油燈?沒有燈,晚上又怎麼看書呢?剛好,他隔壁的鄰居,每天都要紡織布,鄰人總是點了一盞亮亮的油燈。於是,匡衡就在牆壁上挖了一個小洞,讓鄰家的燈光從小洞裡照射過來,借著這一點兒光亮,就可以看書了。就這樣,匡衡每天讀到深夜,直到鄰家的燈火減了,他才去休息。匡衡刻苦用功,不斷努力讀書,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後來還做了漢朝的宰相。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原文—《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要說起這句話,大半的憤青都會告訴你,這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標準的無ZF主義宣言,標準的對社會不滿。這句話在各種憤青的文章中,在當前下三流的網絡YY小說裡那是隨處可見,主角通常是弱小無助,飽受壓迫和不公,於是有一天突然醒悟,大喊一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立時或悟道飛昇,或肉身成佛,或從一個人人可以欺負的小癟三變成一方霸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相濡以沫
  原文—《莊子 大宗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說點輕鬆點的吧。 沿著偉大的思想家莊老爺子的足跡,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條咱們耳熟能詳的名句:「相濡以沫」。說起這句話,其實大有來頭,我想大家都聽過現在流行的一個詞吧?江湖,這個「江湖」是從哪兒出來的呢?很多人以為最初是古龍小說裡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不然,江湖這個詞最早的出處,便是在莊子說「相濡以沫」的這句話中。在《大宗師》篇中,莊子給我們講了這麼一個小故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原文—《論語"陽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現今女權主義抬頭,孔老夫子的這一句話便立時變成了女權精英批判者們群起而攻之的絕好靶子,看看,這就是你們中國男人歧視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夫子這老混蛋啊!害我們女性被壓迫了幾千年啊幾千年,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們要頂上半邊天再搶他們的半邊~~天!一時間,群情激憤,凶狠異常,熱鬧非凡。但各位姐姐們阿姨們姑奶奶們,且聽如月影說兩句話,你們把這罪過都推到孔老人家身上,卻是大大地冤枉了他了。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原文—《莊子 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這句話是莊子說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我們在什麼地方見得最多呢?第一,是圖書館,第二,是全國各個小學的後牆上,按照現在人們的普遍理解,這句話實在是學習勵志類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無涯,多崇高的目標啊,這比什麼孔老夫子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都來得有氣勢多了,古往今來,不知道多少學子在這句話的激勵下鑿壁偷光聞雞起舞奮發圖強追求上進讀那些永遠也讀不完的書,動力啊,偶像啊,莊子七老八十還能說出這麼振奮人心的話,咱年輕的小輩正當青春,怎麼能輸給他老人家?不狠狠地讀書怎麼對得起他老人家?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無毒不丈夫
  原句—民間諺語聯對:「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絕對是中國眾多以訛傳訛的話中最搞笑的一個例子之一,就算是剛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輕易看出這其中的不妥之處,首先,這無毒不丈夫,就跟我們認識的古人崇尚的價值觀念大大背離了,大丈夫,自然是說那些坦坦蕩蕩胸懷寬廣的男人,什麼時候惡毒陰損,暗箭傷人這種前綴也能放在前邊來形容大丈夫了?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文—《論語"秦伯》:「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是孔老先生的話,小小景仰一下下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是說,國家統治人民,指使驅趕他們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讓他們明白他們在做什麼。這句話在現在看來,絕對很明顯就是封建統治階級幾千年來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權術,小老百姓嘛,讓他們知道那麼多幹什麼?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著我們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輩子,這句訓誡不可謂不惡毒,它被千百年來中國的大小封建統治者奉為至寶,抹殺了多少真理與人民的創造性,但同時,我們的問題就來了,這樣的一條愚民之術,真是孔子這位致力於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嗎?
  我們知道,在春秋時代的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後人要研讀那時侯的文章,便要再經過一個「句斷」的過程,即是根據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適當地方加上標點和停頓,這樣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順而連貫的話。在這裡插一句,孔子的文章為什麼被後人引用得非常多呢?這其一當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則是因為他的語錄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幾乎包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一來,後來的人無論是誰,抱著什麼目的,都可以從孔子的話中斷章取義地引用其中的相關部分,再加以自己個人傾向的理解和句斷,用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比方說現在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從前文來看,我們孔老先生前邊一直在討論詩禮樂這三種東東的教育問題,可怎麼後邊一下子就變成去教帝王權術的訓誡了呢?原來,這又是後人別有用心地斷章取義,刻意在句子的中間用一個不恰當的「句斷」使這句話產生了歧義的緣故。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以德報怨
  原文─《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了,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裡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這就讓人感覺很有點肅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過去那個被打的人還笑笑說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對你越好……遇到這種情況我也會感動到傻眼,這多好一孩子,多偉大的情操啊…。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斯年輕時只不過是一名楚國上蔡郡看守糧倉的小文書,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渾渾噩噩,不知老之將至。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在上班時間溜號,牽著自家養的一條黃色的土狗,帶著自己年幼的兒子,出上蔡東門,到野外追逐狡兔。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Yahoo帳號實在太容易被盜了,連我的也被盜了。
我只不過在別人家裡登入一次,馬上就中獎了。
別人傳過來的.com或.scr檔或網址,千萬不能點,一點必中。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請趕快學起來哦!不然就要來不及了。

星期三預演就要跳了哦!大方的秀一下。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這句話是東晉晉元帝時期的王導的名言。

王導時任司空,行政級別相當於今天的3級公務員,即大至相當於副總理級別。而“伯仁”是另一個人,姓周名顗,字伯仁。周伯仁時任尚書,行政級別相當於今天的3—4級公務員,大至相當於國務委員或某部部長。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上元節(元宵節)農曆一月十五日、中元節(盂蘭盆節)農曆七月十五日、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日。

三元說起源於道教,道教信仰中有三官,即天官(玉帝)、地官(閻王)、水官(龍王)[*註]。而天官的生日是一月十五日,地官的生日是七月十五日,水官的生日是十月十五日。於是就定這三天為三元。

莊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